只想給你幸福,不要帶來恐怖
「其實,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恐怖情人。」
我們在試圖追求一段關係時,必定會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付出,
期待對方看見當中的用心,但他是否願意接受,就並非我們能控制的,
對方可能嘗試與你互動,可能從過程中想多了解你,
當然也很有可能,一開始就拒絕,表示不會有接下來。
到底對方不接受追求,心中那難受的感覺是什麼?
是難過嗎?還是傷心?
有人說:「付出這麼多卻不答應,根本就是傷害我。」
也有人說:「不答應幹嘛不早講?是把我當工具人利用嗎?」
這裡需要先澄清一個部分,就是對方的態度,
然後,還要意識到一件事情:我們能控制的人,就只有自己。
對方在面對追求時,確實可能需要時間觀察與了解,
至於,你願意讓對方與你互動到何種程度?
你覺得何時要設置停損點?這就是我們自己能決定的部分了!
對方最後不答應交往,你心中的那份難受不是受傷,而是失落。
所謂的恐怖情人,大多是面對關係被拒絕時,難以承受失落帶來的痛苦,
挫折感太強烈,情緒高張,進而被情緒淹沒做出令人害怕的行為,
如果又沒有外力適時介入,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傷害他人或傷害自己的悲劇,
這不單指實質的生理傷害,亦包含精神層面的拉扯,
例如苦苦守候在對方家門口、不停發送訊息、時時關注對方動向、出奇不意的出現等,
造成對方對你感到畏懼,避免再與你有任何連結的窘境。
失落會呈現我們面對挫折、拒絕的態度與樣貌,
那感覺很煎熬,所以我們得先好好檢視內在狀態,正視那份失落,
可能會心有不甘,覺得跟原本預期的不同,會對對方感到生氣,
這都是很正常的感覺,並不怪異,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因應。
我們能找信任的朋友抒發心情,尋求陪伴和支持,
也能從事平時喜歡的興趣活動,轉移注意力,
難受的當下,先暫時不要主動和對方接觸,這是最困難的部分,
所以特別需要練習,能在手機或備忘錄設置提醒,
要留意的是,避免讓自己單獨陷入情緒的迴圈,讓身邊他人了解你的困境,
必要時能提出援助,即時的撫慰與鼓勵,能使我們稍稍感到平靜和安心,
最後,尊重對方的選擇,尊重對方的感受,這是最雙贏的局面。
另外,失落的因應都和一個人的依附關係有關,
沒有誰天生下來就是關係破壞者,而是在年幼追求愛時,被狠狠拒絕和忽視,
也許,我們也曾不小心做出令人困擾與害怕的事,
但是,最終每個人都只是想獲得回應而已。
渴望被愛、被重視和被關心,絕不是錯誤的期待,
如何調整不合宜的人際方式,修復以往受傷的裂痕,
才是真正有意義自我療癒行為,
回顧生命歷程,好好檢視童年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,
都能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,接納自己,與原諒自己。
推薦閱讀:在愛裡遇見困在層層捆綁中的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