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自由進出家門-年節焦慮症候群

廖冠霖心理師
#原生家庭

#年節焦慮 #廖冠霖心理師

最近好幾位慌張的個案跟我說,快過年了怎麼辦?我回家能待多久不會瘋掉(瘋掉要怎麼辦)?家人(或親友)的攻勢如何因應?維持「尷尬又不能失禮貌地微笑」會不會很難?

    我總先跟他們說,你不孤單!春節的團圓、拜年、聚餐對許多人而言是不得不面對的情境。親友的關心問候(拷問!),尚未與家人修好的情結,可能當與他們聞到相同的空氣就感到焦慮,如何適切地回應親友保點溫度,還能維持自我及關係的界線。心理師提出以下幾點角色來因應年節焦慮症候群。


一、不帶壓力的關懷者:除了拜年的「恭喜!新年快樂!」外,使用開放語句問候對方,如:「好久不見,最近過得如何嗎?」、「新年有什麼規劃?」、「生活中有沒有發生什麼好玩的事情嗎?」,開放問句可表達關懷之意,亦蘊含尊重的成份,騰出空間給對方彈性選擇想分享的內容與層次。


二、不失禮貌的回應者

1、傳統腳本類

    許多親友可能一年才見一次,平常生活與你無交集,因此年節遇到時,關懷問候似乎只會照著傳統定義的人生腳本來找題目,如:「在哪高就?收入多少?房子買在哪裡?有對象嗎?結婚了沒?有孩子嗎?孩子補什麼習?」等等。

    面對這些腳本提問,建議部分回答或反問即可,如:「感謝你的關心,我生活過得很好!你過得如何?」、「我周遭有很多支持我的人,我過的很充實,謝謝您的關心」。 

    若以父母身份回應,建議「誠實」是上策,遮掩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丟臉的不被認同的,在誠實的原則下部分回應即可,並強調孩子仍在學習成長階段。

2、炫耀比較類

    「三叔公的姪子考上醫學系...四嬸的女兒在台積電上班...」

    「我家老大讀資優班…我國外的孫女每月匯好幾萬給我…」

    以上這類炫耀比較訊息,回應時不用刻意將自己(或家人)帶入,給予祝福即可,如:「你一定為他們感到驕傲!」、「你的愛是值得的!」。


3、身體外表類

    你好像變胖(瘦)了!你是不是變黑了!你的白頭髮多了不少!

    對於外表的評價每個人都會感到不舒服,建議可回應:「感謝您的關心,我會多加留意我的健康!」、「我很喜歡目前的自己,感謝您的關心!」。


4、探聽八卦類

    當親友詢問你的親人(伴侶)近況時,建議不須明確回答,回應如:「謝謝您,若遇到他我會轉達您的關心!」、「我不清楚他的狀況,還是謝謝您的關心!」即可。


三、自由進出者

    能自由進出家門,是許多人一生持續進行的功課,需要花點時間修通,你可試著與家人談談,但若承受力即將到頂,為了自己好,就提前中離吧!找找外縣市朋友敘舊或被慣老闆叫回去工作,皆是不錯的選擇(理由),請告訴自己你得充電你快耗竭了,所以放下其他情感枷鎖吧!


    家是根,蘊含正負向情感的集合體,不是講道理的地方,家門或許很厚重,但我們可選擇以什麼角色與姿態進出家門(成為大力士或扭著身體進出),若您不知如何面對,本所心理師竭誠歡迎您來談談。

推薦閱讀:為什麼最愛的人,卻感覺受傷最深?

回專欄文章

Previous
Previous

關係夾縫:心智化界線

Next
Next

《鬼滅之刃》人氣最高的反派—「猗窩座」與我們的潛意識秘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