諮商為什麼需要時間?

相信大多數人不知道諮商會如何進行,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有限,聽有諮商經驗的親友分享可能似懂非懂,你希望透過諮商獲得覺察或成長?那麼你需要準備時間和耐心!一次完整的諮商歷程至少需要8~10次不等,或許你覺得驚訝,請繼續往下閱讀。


馬里蘭大學教授Clara E. Hill提出三階段模式,諮商會經歷「探索」、「洞察」和「行動」三個階段,心理師與來談者(亦稱當事人)一起探索其想法及感受,對想法及行為的源起及結果獲得洞察,針對新的發現產生行動,以開啟正向而長期的改變。我覺得諮商初期有個很重要的「建立關係」,當事人要能信任眼前的心理師能夠保密、不帶有評價地傾聽自己的想法。

舉個例子說明,第一次見到A時,A陳述了與家人的衝突,諮商時間結束前,A緊張地詢問我,他最在意的事情,詢問我他的喜好是不是有病,因為家人是這樣形容且指責A,要對第一次見面的人說出難以啟齒的事情,很需要勇氣,這也是諮商需要建立關係的原因。

Saunders(1993)將求助行為劃分為四個階段:

一、覺察問題的存在:指當事人可以覺察並承認問題或困擾的存在,

二、相信諮商的可能幫助性:指當事人相信尋求心理專業機構對解決問題是有幫助的

三、決定尋求諮商:當事人下定決心尋求諮商的協助

四、聯繫心理專業機構:當事人與心理專業機構聯繫並要求安排諮商晤談。

在我的實務經驗中,這四個項目並非連續的階段,一個達成後往下一個階段,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有其獨特性。

有些人決定尋求諮商並聯繫預約諮商,試試看之後便沒有第二次,雖然看似決定尋求諮商,實際上沒有持續諮商並非已下定決心,除非算命、占卜,50分鐘要如何了解你呢?

有些人預約諮商,抱持著我看心理師要說些什麼的想法,此心態裡蘊含著對心理師或心理諮商的不信任,要讓個案認識且相信諮商的可能幫助性,需要花費時間。

「我覺得自己沒問題,是親友叫我來諮商的,我覺得需要來諮商的是他們。」

最需要花費時間的在「覺察問題的存在」,唯有當事人通過覺察並承認自己的狀態才有改變的可能,接著能夠相信尋求心理專業可以解決或解緩問題、下定決心尋求治療並直接與心理專業機構聯繫等階段,當事人才會正式進入諮商,面對自己的內心,這也是心理諮商需要時間的原因。

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了解諮商,如果還有疑問,可以將你的疑問記下,與訴聯繫或與你的心理師討論。


相關主題收聽

草木談心podcast Ep7|心理諮商是什麼?跟聊天有什麼不同?誰需要?

推薦閱讀:我需要心理諮商嗎?

回專欄文章

Previous
Previous

沒自信怎麼辦?

Next
Next

分手吧!你的不安全感終結了我們的愛情